跳到主要内容


预算案演辞

公共财政

《基本法》第一百零七条

208. 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导致经济不景,政府录得大额财政赤字。有人关心政府的理财方法是否符合《基本法》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,即以量入为出为原则,力求收支平衡,避免赤字,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。我想在此作一些说明。

209. 香港是一个细小、开放型经济体,亦缺乏天然资源,经济表现无可避免易受外围环境影响。当外围环境恶化或发生自然灾害时,香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,政府财政收入也可能大幅减少。政府施政的最根本目标是照顾市民福祉。为此,我们在经济下行时需要推出逆周期措施,稳住经济,保障市民生活,纾缓大家的压力。此消彼长下,政府财政便会出现赤字。相反,在经济环境向好时,政府的税收和其他收入都有所增加,加大支出的需要也会减少,就会录得盈余。

210. 因此,分析政府的财政状况,不可只聚焦短期表现,而应该看整个经济周期内的情况。过去二十多年,政府的财政状况波动很大,在好景的时候,有人会认为政府有结构性盈余;在不景气的日子,有人就会指政府有结构性赤字。这些基于观察短期表现而得出的结论,各有其局限,我认为用经济周期而非个别财政年度来衡量较为合适。回归以来,香港经历了三个长短不一的经济周期,最长亦是最近期的一个,历时超过十年。

财政储备水平

211. 究竟政府应有多少财政储备才算合适,也是人言人殊。有人认为政府财政储备愈多愈好;也有人觉得政府不应占有过多社会资源,而应尽可能把资源留给市民和市场,经济效率会更高。我认为政府的财政储备有几个功能,包括:

(一)   积谷防饥,即保持一定储蓄,以应对逆境,支援市民和企业,维持社会稳定;

(二)   有助维护金融稳定;及

(三)   储备的投资收益,是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。善用储备亦可支持香港的经济和产业发展。

212. 以过去香港在逆境时的财政状况作为参考,我认为目前财政储备水平是稳健的。

发债

213. 一直以来,政府通过发债促进本地债市发展,以及达致其他政策目的,例如普惠金融、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。

214. 事实上,政府的未偿还债项持续处于低水平,现时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四,远低于大部分其他先进经济体。在这背景下,香港应善用发债的空间,以支持和加速经济发展,并创造容量、投资未来,让市民更早分享发展成果。

绿色债券

215. 自政府推出绿色债券计划以来,在国际市场建立了口碑,亦为区内发行绿债提供了参考。政府将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计划的范畴,以涵盖可持续金融项目。金管局会适时公布相关详情。

基础建设债券

216. 基建是经济持续发展,改善市民生活质素的重要一环。我建议成立基础建设债券计划,让我们可以更好管理大型基建的现金流需要,亦让惠及经济民生的项目早日落成,市民更早受惠。我们也会研究让公众有机会参与认购,让市民对支持香港长远发展的项目既有「参与感」,亦有「获得感」。我将会在二零二三/二四年度向立法会提交有关建议。

217. 即使未来进一步发债,我们仍会致力维持政府债务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相对较低水平,预计到二零二七/二八年中期预测的尾段时,相关比率仍会低于百分之十。我强调,我们会继续恪守量入为出的财政纪律,发债所得的资金不会用作支付经常开支。

 

 

上一页 | 目 录 |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