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服務業
39.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,在股票市場、資產管理、銀行業務等方面位居前列。香港具備穩定而靈活的資本市場,流動性充裕,資金、商品、資訊自由流通,人才匯聚,法制完善及司法獨立,這些都是我們賴以成功的要素。
40. 然而,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,我們有清晰的願景和藍圖,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。除了深化和擴闊金融市場外,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香港的橋樑角色,連繫內地與國際市場。此外,我們不單要把握大灣區及「一帶一路」所帶來的機遇,更要放眼全球,尤其是亞洲地區的發展潛力。我們亦要加強金融體系的抗逆能力,繼續完善監管制度以提升金融安全,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和保障。
41. 我們一直在不同範疇作出改革並取得相當進展,在鞏固實力之餘,亦發展新優勢領域,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。
股票和債券市場
42. 香港資本市場發展蓬勃。為加強對新經濟產業的吸引力,香港聯合交易所去年四月實施新上市制度,容許「同股不同權」架構的新興及創新企業,以及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。截至去年年底,已有七家企業循新制度上市。去年,我們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二千八百六十五億元,全球第一,過去十年內,六次獨佔鰲頭。
43. 為推動債券市場發展,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措施,包括債券資助先導計劃,鼓勵企業來港發債,並提供稅務優惠,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香港債券市場。
44. 在改善上市公司質素方面,今年一月已通過法例,提升財務匯報局的職能,強化上市實體核數師規管制度的獨立性,加強保障投資者。我決定將政府向財務匯報局提供的種子資金規模增至四億元,協助該局過渡至新制度,並寬免新制度實施後首兩年的徵費。
綠色金融
45. 邁向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大趨勢。為了推動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及相關產品多元化,政府去年推出綠色債券資助計劃,吸引機構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為綠色項目融資,並鼓勵他們使用香港的綠色金融認證服務。我們樂見不少本地、內地以至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、亞洲開發銀行丶歐洲投資銀行等,均選擇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。去年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的總額約一百一十億美元,相等於二零一七年的三倍多。此外,我們正積極籌備發行首批政府綠色債券,並會推動業界在企業管治和營運中更有效地採納綠色元素。
離岸人民幣業務
46. 香港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,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,處理全球超過七成的人民幣支付交易,也是最活躍的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之一。憑藉我們優越的市場制度和金融基建、與內地市場的緊密聯繫,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,香港會是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和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首選平台。
47. 我們會繼續與業界和內地研究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,在內地資本賬逐步開放、人民幣國際化,以及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等範疇,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獨特角色,繼續助力國家金融市場的有序開放。
互聯互通
48. 除了發展香港資本市場,我們也一直積極推動與內地的互聯互通,一方面惠及香港的金融服務業,另一方面亦為內地市場面向全球雙向開放作出貢獻。滬港通、深港通、債券通,以及基金互認安排,都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里程碑。我們會繼續推動擴大互通額度和內容,並把債券通擴展到包括「南向通」。
49. 內地A股自二零一八年納入MSCI及富時羅素等國際性指數,所佔的比重亦逐步上升。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資本市場的投資將會增加,這有助提升我們作為內地資本市場離岸風險管理中心的角色,促進更多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發展。
資產及財富管理業
50. 在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方面,香港得天獨厚。我們是亞洲前列的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,在二零一七年資產管理業總值超過二十四萬億元,獲准在港銷售的公募基金超過二千二百隻。大灣區發展會為香港帶來龐大的商機。
51. 私募基金近年在環球市場迅速發展,為大量實體企業、科技和初創公司引入發展業務所需的資本、人才和技術,同時亦帶動對管理、會計、法律等相關專業服務的需求。私募基金營運產生的相關經濟活動亦為會展、酒店、旅遊等服務業帶來商機。
52. 我們在去年七月實施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,亦正研究為私募基金建立有限合伙制度,目標是提供更多基金結構供業界選擇。我們亦會研究引入具競爭力的稅務配套安排,以吸引私募基金在本港成立及營運。
53. 今年四月一日起,不同類型的在岸基金與離岸基金,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可享有利得稅豁免。在基金銷售渠道方面,繼與内地、瑞士、法國、英國及盧森堡達成協議,我們會繼續推動與其他地區的基金互認安排,擴闊本港基金產品的銷售網絡。
地區總部樞紐
54. 爭取更多境外企業來港設立地區總部,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,擴大本港財資市場規模。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公司總數,去年增至超過一千五百家,按年增長超過百分之八。愈來愈多的內地企業亦選擇香港作為它們業務「走出去」的平台。
55. 因應不少跨國企業都將企業財資中心和地區總部設於同一地點,我們由二零一六年起為合資格企業財資中心提供稅務優惠。政府會繼續優化相關的稅務措施,提升競爭力。
保險業
56. 香港保險業發展成熟,是多元化金融業務中的重要一環。我們致力推廣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,協助業界把握大灣區及「一帶一路」的商機。
57. 事實上,專屬自保保險、再保險、海事保險等業務,在香港具有相當發展潛力。為推動其發展,我們推出了稅務和其他監管配套措施,例如在去年修改法例,將專屬自保保險公司業務的稅務減半優惠包括離岸及在岸風險,以爭取更多企業在香港設立專屬自保保險公司。此外,政府亦會提出法例修訂,為海事及專項保險提供稅務優惠,並容許成立專為發行保險相連證券的特殊目的公司。我們會繼續研究有助行業發展的措施。
金融科技
58. 香港目前有超過五百五十間金融科技公司,業務範圍廣泛。我們一直努力吸引更多海內外金融科技公司來港,以及為他們提供有利的發展空間。
59. 金融科技的應用過去一年有明顯進展。香港金融管理局(金管局)去年九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「轉數快」及零售支付共用二維碼標準,反應熱烈。政府正籌備利用「轉數快」便利市民繳交稅款、差餉及水費。運輸署、入境事務處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(康文署)亦會研究在繳費櫃枱試行接受「轉數快」付款。
60. 金管局會在短期內發出虛擬銀行牌照,銀行亦將會分階段推出各項開放應用程式介面的功能,為市民帶來更創新的銀行服務體驗。保險業監管局(保監局)亦在去年十二月發出首個虛擬保險公司授權,為香港保險科技發展揭開新一頁。
61. 在監管方面,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(證監會)在去年十一月發表虛擬資產的新監管方針,探討如何在鼓勵市場創新的同時,保障投資者。金管局和證監會也正利用全球金融創新網絡,與各地監管機構分享管理金融科技應用的經驗及知識。
人才培訓
62. 去年我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金融學院,將匯聚學術界、金融服務業界、專業培訓機構及監管機構之所長,並以培育金融服務業領袖人才和推動跨界別的應用研究為兩大目標。金管局正全力落實有關計劃,學院預計將於二零一九年年中成立。
63. 除了培育本地人才外,我們亦鼓勵境外的金融人才,透過不同的人才入境計劃來港發展。
上一頁 | 目 錄 | 下一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