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語
157. 主席,自回歸以來,香港的經濟經歷數次大起大落,包括兩次驚心動魄的金融風暴。我們能夠安然渡過,絕非僥倖使然,而是有賴香港過去幾代人,花上數十年時間建立良好的制度和穩健的經濟基礎所致,使香港避免如歐美國家一樣,出現嚴重的財赤問題,被迫大幅削減公共開支。
158. 推動經濟,創造財富,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改善生活,實現理想,是政府一直以來重視經濟發展的原因。香港目前已經是發展得相當成熟的經濟體,相對於七、八十年代的高速經濟增長,我們今天的增長速度無可避免會較慢,但面對全球激烈的競爭,我們仍要努力尋求新的增長點,否則我們只會原地踏步,落後於人。
159. 在我年輕的時候,香港生活環境不如今天,不少人住在木屋區、徙置區,家裏未必有煤氣、電力甚至食水供應,睡的木板牀、帆布牀要「朝行晚拆」,每朝伸一伸懶腰就上學上班。今天,我們的生活環境已經改善不少。當然,量度今天的生活水平,不應再用昔日的標準。
160. 同樣地,公民社會發展迅速,社會價值也隨之轉變。今天的香港人,特別是我們年輕的一代,渴望建立公平、公義、人人活得有尊嚴的社會,期望弱勢社羣得到照顧。我認同這些目標,但要創造理想社會,我們必須先為它創造條件,其中一個關鍵,就是解決「資源何來」這個核心問題。一位政治家曾經說過:「要遙望繁星,也要腳踏實地」,這個說法適用於今天的香港社會。簡而言之,就是實事求是。
161. 要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,透過再分配財富,或許可以即時見效,但是歐洲近年的教訓,告訴我們福利主義缺乏延續性的弱點。通過發展經濟,創造有質素的就業機會,大力投資教育以及職業培訓,維持社會向上流動的動力,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靠自己雙手改變命運,是我長久以來的基本信念。我相信亦是每一位香港人的信念。
162. 電影、電視劇中的香港,幾乎都可見到車水馬龍的馬路,熙來攘往的行人,夾雜着人聲車聲,讓人感受到香港的城市脈搏。長久以來,我們的社會喧鬧、多變、亂中有序,每個人都可以自由作出抉擇,「你有你的生活,我有我的忙碌」。七百萬人過着七百萬種不同的生活,看來好似各不相干,但人與人之間一些共同的信念,互通的價值,讓我們能夠連結起來,凝聚成一股推動香港一直向前的力量。香港人無論出生於甚麼年代,身處於甚麼崗位,都認同積極、樂觀、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,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。憑着這份信念繼續前進,我相信我們會有更美好的明天。
163. 多謝主席。